市民政局在全市民政系统开展 “走进困难家庭 倾情解忧暖心”专项行动
为解决好困难群众特别是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市民政局在全市民政系统开展“走进困难家庭 倾情解忧暖心”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主要目标是以解决城市困难群众问题为重点,实现精准救助;农村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救助政策的便利性、时效性;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创新社会救助方式;建立困难群众救助长效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工作保障机制。专项行动要求,全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要转变工作作风,走进千家万户,送政策、送温暖、传党恩、暖民心。推进社会救助政策落实,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困难群众,重点做好困难老年人、儿童、残疾人救助,解决政策外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强化基层民政部门人员、经费保障,建立高效便捷的社会救助体系。专项行动将采取8项方法措施进行推进:一是开展困难群众大排查。通过大排查,做到困难群众“五清”:基本信息清、救助需求清、救助措施清、救助时限清、救助结果清,实现“四批”:集中保障一批、急难帮扶一批、转介救助一批、跟踪观察一批。二是建立及时主动发现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逐步打造基层民政服务综合体。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网格队伍,常态化开展入户访问、政策宣传、困难程度评估等工作。建立困难群众精准救助信息平台,开通各级救助服务热线,不断拓宽畅通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渠道,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三是设立市、县区社会救助基金。对社会救助政策覆盖不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重大医疗以及住房、教育等困难,采取点球式、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解决。四是防范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缺口风险。根据实际需求,及时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资金本级预算,酌情安排社会救助工作经费,坚决防范基本民生兜底保障资金缺口风险。五是建立社会救助纠错容错机制。各县区至少在民政和纪委监委层面联合出台社会救助工作纠错容错政策文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保护基层民政干部的积极性,鼓励基层民政干部担当作为、改革创新。六是优化审批确认程序。探索实行社会救助容缺受理,简化审核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对遭遇重大灾害、严重疾病等困难的群众,因特殊情况造成申请要件暂时无法提供的,及时启动绿色通道,先行受理,尽快救助,再通过适当方式进行认定。对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七是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利用临时救助资金、社会救助基金等,积极解决现行政策覆盖不到的群众的重大困难。各县区要积极实施急难型、支出型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全面建立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提高临时救助的时效性。八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协调媒体对“走进困难家庭倾情解忧暖心”专项行动和困难群众救助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使群众看得到、听得懂,提高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知晓度,为更广泛地发现困难群众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