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新冠肺炎”从中医养生角度的防护知识
中医强调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防重于治。因此,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是阻击病毒侵袭的重要一环。对于广大群众,除严格按照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防护措施以外,从中医角度,建议做到如下几点。
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在电梯间),在乘坐交通工具的过程中,在办公室里,都要佩戴口罩。

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接触脏手,咳嗽或打喷嚏,一定要用流动水洗手。

办公室、住所除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以外,还要勤开窗、常通风,每次20~30分钟。
办公室、电梯等,要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再次强调,乘坐电梯必须戴口罩。

保证每天7~8小时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不仅有利于恢复体力,还能有效提升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病能力,大大减少病菌侵袭的几率。

应克服恐惧心理,保持乐观心态。除选择适合自己的室内锻炼方式外,可练习八段锦养生功,提高抗病能力。

此次新型肺炎病邪为湿毒之邪,居家养生应避免寒凉食品,不直接从冰箱中取物食用、饮用;多进温热饮食,如适量进食鸡汤、牛羊肉汤,有助于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单纯温水泡足,长期坚持,既有利于睡眠,又能改善足部微循环,提升免疫力。

每日艾灸足三里、上巨虚、地机3个穴位(上巨虚管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地机管脾胃),以温阳散寒除湿健脾和胃;每次每个穴位艾灸2分钟,以免一个穴位艾灸时间过长导致上火。

确保隔日或外出后热水冲浴。一方面对可能携带的病菌是有效清洗,另一方面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提升抗病能力,特别是重点淋浴部位自颈椎大椎穴至尾椎一段,此分区为太阳经、督脉经所在,可有效刺激、提升经脉活力。

非常时期,不参加聚会和集体活动,不去影院、KTV、商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
避免在食堂、餐厅聚集就餐,可以打包带回,单独就餐。
外出建议步行、骑车或自驾,尽量少坐公交。
创新办公方式,减少开会、集中的次数。
外出如果遇到健康询问检查,务必配合,这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
冬春交替,冷暖起伏,正是免疫力低下人群发病的时候。《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溪市中医院特推出5种日常保健方法,以补气固本、扶正祛邪、调气和血、散寒除湿,从而增强免疫力,助力山城百姓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党参5g、炒白术5g、茯苓5g、炙甘草5g、黄芪5g、防风5g、藿香5g、石菖蒲5g。功效:益气固表、健脾化湿、调节人体免疫力。
水煎,日一剂,建议服用5-7天。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处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的位置。可以通过艾灸或者按摩足三里来提升机体正气,正气足则百病不侵。

可选取广藿香、石菖蒲、苍术等芳香化湿药取适量打成粗粉,装入香包。贴身佩戴,或悬挂在室内,置于容易闻到香味的地方即可。7-10天更换1次。

(不作为临床治疗使用)
禁忌症:对中药过敏者忌用,孕妇慎用。

方药:艾叶10g、红花10g、伸筋草10g、生姜10g、苏木10g等,打成粗粉,一日一次,适度水温泡脚。
注:防感香囊、防感药茶系列、中药足浴疗法均可到市中医院门诊1号楼三楼治未病科开具。